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老年人非正式照料需求变化之间的关联机制是健康经济学关注的前沿议题。理论分析表明,医疗保险对非正式照料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医疗保险可能通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替代正式护理服务进而减少家庭照料需求;另一方面,它也可能通过提升健康管理意识、弥补原有照护缺口,从而增加对非正式照料的需求。本研究通过中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这一政策实验,首次系统论证了医疗保险保障力度提高是解释近年来我国老年人非正式照料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机制。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显示,医保整合使我国农村老年人获得非正式照料的概率显著提升3.2个百分点(基准值29.2%),月均照料天数与总时长分别增长18.6%(基准值8.4天)和21.7%(基准值43.1小时),这一效应在健康风险较高和对保险政策变化较为敏感的群体中尤为突出,且新增的照料负担主要由成年子女承担。机制检验揭示,医保政策通过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需求侧)和改善照料者健康(供给侧)双重渠道推动非正式照料增长。本文研究表明,医疗保险政策不仅影响医疗服务使用行为,还能通过复杂的家庭决策机制扩展至家庭照护体系。该研究结论为解释全球范围内家庭照料持续增加现象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同时对我国社会养老资源配置与护理政策设计提供了新的挑战与启示。
China Economic Review是国际权威经济类期刊,中科院经济学一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5.5。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203066、7220306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4JHQ073)、“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专项调研课题《湖北农户医疗服务需求及其预测研究》、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课题(2662025YJ006)的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