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我院聂飞副教授等人合作论文发表于经济学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
发布日期:2025-08-23访问次数:

由我院聂飞副教授(第一作者)、李剑教授(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胡华璐与美国爱达荷大学 Xiaoli Etienne 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manufacturing robot adop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free trade agreements”近日发表于经济学权威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China Economic Review”(SSCI Q1IF=5.5)是一本专注于中国经济研究的国际学术期刊,致力于发表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政策与市场等方面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国际经济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与广泛影响力。

研究发现:

在全球制造业自动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贸易政策对技术升级的影响机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议题。近年来,中国通过签署中国自由贸易协定(CFTAs)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已与多个经济体建立了自由贸易伙伴关系。这些协定不仅有效降低了关税壁垒,还通过WTO+X等条款推动了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贸易自由化不仅促进了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在各国间的扩散,还改变了垂直整合的激励结构,拓展了制造业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从而推动了多边贸易增长。在此背景下,贸易自由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出口国在制造过程中对机器人的应用,成为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通过将中国自由贸易协定(CFTA)视为一种类自然实验,探讨了贸易自由化对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伙伴国出口至中国的制造业产品(MPEC)中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贸易壁垒的消除及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后双边贸易流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伙伴国在MPEC中的机器人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效应在非自动化行业、技术能力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专注于下游生产环节的企业,及与中国之间运输成本较低的国家中更为显著。此外,研究还表明,提高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集中度是伙伴国调整生产结构、提升MPEC中市场导向型机器人应用水平的主要机制,这支持了贸易自由化引发出口转移效应的理论假说。除了关税削减外,自由贸易协定中包含的可执行的WTO+XWTO-X条款也对MPEC中的机器人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上述发现揭示了贸易自由化如何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转型,并反映了这一转型对相关国家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本研究为贸易自由化对机器人应用影响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丰富了现有机器人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内涵。

引用来源:Fei Nie, Xiaoli Etienne, Jian Li, Hualu Hu,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manufacturing robot adop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free trade agreements,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94, Part A, 2025, 102531

全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ldIj,Nl9YLuwY

审核:李谷成

责任编辑:魏哲焕

编辑:姚可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