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17年7月25日至8月6日,我院颜廷武副教授课题组一行8人先后在河北、安徽两省,就“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开展了课题调研。
(通讯员:严奉枭 尚燕 张童朝)此次调研以一对一访谈的形式进行,在河北省选取沧州地区开展调研,具体地点涉及沧县、沧州市新华区、南皮县等,在安徽省则选取宿州市灵璧地区展开调研,两省共收集问卷629份。调研发现,河北省作为典型的粮食生产区,以种植玉米为主,此地秸秆资源较为丰富,较早采用半粉碎的方式进行还田,有效实现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废弃、焚烧现象鲜有发生。然而,安徽则异于河北,主要采取小麦-黄豆轮作制度,秸秆资源化利用开始较晚,农民对秸秆的利用观念仍较为传统,纷纷表示秸秆还田成本高、效果差,不仅工序复杂,还易导致土壤板结、影响黄豆扎根和加重病虫害等问题。因此,农民对秸秆还田效果评价较低,反而更加期望可以焚烧秸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课题组也观察到,在安徽灵璧地区秸秆发电是当地重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之一,这也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重要借鉴。
此次调研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两省农民在秸秆处置方面的态度和行为差异巨大,这种多样化差异化的处置方式对课题研究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值得深入思考。在往年调研区域中主要以玉米、小麦和水稻的种植为主,在绿色化生产的推动下,多数农户对秸秆还田持有肯定态度。但通过今年安徽的实地调研可知,秸秆还田并非适用于所有地区,尤其是以黄豆种植为主的地区,更应推行其他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以解决秸秆焚烧及废弃问题。对此,如何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区秸秆资源化利用仍需要进一步深入发掘,以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合理有效地处置秸秆,实现秸秆的合理化与资源化利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深入农村、走近农业、了解农民,知行合一,才能更加准确地认识三农,理解三农,服务三农,此次调研既是课题项目开展的需要,更是农经学子不可或缺的重要培养环节。课题组成员涵盖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均为我院农经专业学生,课题组成员克服高温、大雨等各种不利天气如期完成调研任务,充分展现了农经学子对三农的热情和对科研的崇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并从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