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晚,由敏行青年成长工作室举办的“知行空间:漫漫征途,一‘研’为定”师生交流活动在荟园九栋五楼学生驿站开展,经济管理学院张露教授、杨志海副教授围绕考研复试、简历制作、学术生涯规划等话题与近40名同学展开交流。两位老师从面试官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对研究生候选人的要求与期待,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经历分享:跨专业思维
张露分享了她的求学经历,讲述了自己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硕、博学位的故事。“在地大求学的生涯中,我不仅度过了一段十分快乐的时光,还遇到了一位知己导师,并且我在本科、研究生、博士各个阶段所攻读重点均不相同。”张露提到,正是这种跨专业的学习经历让她形成了较强的学习迁移能力与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她鼓励大家通过不局限于学科专业领域的广泛学习,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灵活包容的跨专业思维。
简历秘诀:面试加分项
对于制作学术简历,两位老师均认为简历内容应精简至一页纸以内,并将科研、竞赛项目的经历重点前置,实习经历置后。语句态度上要做到诚恳谦虚,删减不必要的主观修饰词,多使用数据作为支撑。除此之外,撰写项目经历时不能仅陈述自己做了某件事情,还应该展现出自己在项目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及收获。
在提问与互动环节,有同学问到与报考专业关系不大的证书奖项是否还有意义,杨志海肯定了这些看似不相关证书对报考专业的积极作用,“虽然与报考的专业关系不大,但在准备考证的过程也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可以从侧面体现自己的学习能力”。
避免海投:精准联系
在分享中,两位老师向同学们反复强调应避免海投。此外,在联系导师时也应该展现出自己的诚意,不能只是将导师的研究主题复制粘贴上去并附上一句“我对您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正确的做法是,搜索该导师近两年发表的文章并仔细研读,找到其中引发自己兴趣和思考的部分,在邮件中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或者尝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对该主题感兴趣。不用担心自己的观点是否会不成熟,这些融入了个人思考的沟通才更具说服力。
真诚面试:充分准备
有同学问及“如果面试考官询问成绩单上某些课程得分较低的原因,该怎么回答”,杨志海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能简单地认为面试官是在挖苦自己,产生负面情绪。针对这一问题,两位老师一致认为:首先直面失误,承认自己曾存在学习意识不足或尚未掌握学习方法等问题;然后,表达自己在后面阶段所作出的努力和改变;最后阐述自己未来的学习计划。
针对跨学科考研,两位老师建议同学们提前了解报考专业,阅读相关书籍,掌握基本概念,避免面试过程中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针对缺乏竞赛经历的问题,张露建议要另辟蹊径,例如谈谈对专业书籍的阅读体会以展现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并做好被面试官追问书籍内容的准备。
学习锦囊: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候选人应该是这样的
张露从老师的角度讲述了她欣赏的学生特质: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好。学习能力最直观的反映就是考研专业课成绩,学习态度则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沉下心来深入学习。学习态度浮躁的学生往往急于堆砌简历上的项目经历,然而在面试考官看来,科研竞赛项目在精而不在多,贵在有所收获。此外,她还指出了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勇于跳出舒适圈,不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再投入过多时间,而是将精力花在刀刃上,让自己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活动结束后,21级农经专业的本科生孙宇萌谈到:“这次的分享对我触动很大,特别是在身边很多同学都在疯狂‘卷卷卷’的时候,与其打造一份看似漂亮的简历,不如埋下头勤勤恳恳地投入到自己真正想做、能做、应该做好的事里。”经济2201班本科生王筠宇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我很庆幸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就参与了这场座谈会,这可能会改变我整个大学生活的轨迹,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潜心积累,打好专业基础,多阅读多思考,不求数量而追求质量。”
文字:孙宇萌 黄宇思 瞿雪飞 王筠宇
拍照:刘倩 黄宇思
审核:刘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