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信息

学工信息

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工信息 > 正文
【耕读路上】经济管理学院师生赴湖北三地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
发布日期:2023-07-27访问次数:

核心提示: 7月17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颜廷武教授一行赴湖北省荆门市、孝感市和黄冈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雅姿 陈思钰 许燕青)7月17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颜廷武教授一行赴湖北省荆门市、孝感市和黄冈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

正式开展调研之前,调研人员与相关县(市)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村委会等进行前期对接,对即将开展的调研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为了解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省农业农村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团队以典型调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走访24镇、42村,对1050户农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创新模式 新型经营主体助力小农户融入大产业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

“农业生产找托管,农民增收地增产”“种地不看天,收获不下田”……走在钟祥市各个乡镇,关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荆门分队的调研成员们发现,“种田不下田,生产找‘管家’”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钟祥农村颇为流行。截至去年,钟祥市农民合作社总数达2402家,家庭农场总数达141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基本覆盖到每个农业产业,小农户通过“田管家”与现代农业大格局紧密连接。

经过调研,调研团队了解到,为解决单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本规模小、能力弱和农民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钟祥市在探索机制创新上可谓是做足了功课。2016年,洋梓镇高林村村民郭兵牵头创办了钟祥市久源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至今已以入股形式流转土地4200亩,辐射带动周边三个村220余户农户。同时,合作社以30按股份分红、60%按农产品交易量分红等形式将经营利润的98%分给农户,让农户吃了“定心丸”。村民坐在家里就能拿分红,还可以进社务工拿工资,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以每年3000元以上的速度攀升,焕发出增收新活力。将自己的18亩地全部托管给该合作社的高林村村民刘咏明为合作社竖起了大拇指:“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省力方便,既没有让田荒掉,也能得到一些分红的钱。省事又省心,收成有保障!”

无独有偶。为扭转无产无业、村穷民苦、软弱涣散的不利局面,钟祥市洋梓镇红石村发动全村党员群众上下一心兴产业、谋发展、稳基础,通过积极探索“三养”生态产业,实现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红石村凭借资源优势引进钟祥市正和农牧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生态养羊,不仅通过“代养”模式带动脱贫农户实现“躺赢式”增收,还解决了周边农户秸秆回收问题。村民刘启芹创办的钟祥市启芹鸵鸟家庭农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鸵鸟繁育养殖基地,自2017年起该农场采用“农户寄养+订单回收”的新型经营模式,带动本村20户村民参与经营,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钟祥市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的一系列有益探索,回应了“大国小农”这个基本国情农情条件下“怎么种好地”的时代之问,在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与广阔市场紧密相连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希望。

科技赋能 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腾飞之翅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从“汗滴禾下土”到全程机械化,再到智慧农业,科技的力量体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18日,孝感调研分队前往孝感市官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孝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基地、孝感市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孝感市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等进行考察学习。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官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成了年育秧能力达3万亩的育秧工厂,通过先进的流水线生产秧苗,提高了秧苗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下,该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种子培育、再生稻推广示范、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电商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企业,目前已带动周边农户500余户,每年为农户进行机育秧机插秧水稻面积达5000多亩,农作物从种到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谈及营收,官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乐武林笑容满面,“把握好稻谷的每个生长环节,做好除草、上水、施肥、晒田等关键工作,收成肯定有保障。”

乐武林现流转土地560亩,有育秧大棚5个、插秧机4台、拖拉机5台、 收割机2台、无人机3台,是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名副其实的“领头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他对再生稻情有独钟,连续种植6年有余。在他的带动下,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3000多亩稻田,全部种植再生稻甬优4949。乐武林给调研人员算了笔经济账:“每亩再生稻头茬收割干谷800公斤,二茬收割干谷500公斤,每亩纯收入可达1000元左右。”

如今,甬优4949以其“省力、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增产、增效、米质优食味佳”的十大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籼粳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孝南区肖港镇政府还积极打造一镇一品再生稻特色小镇,以推动产业长足发展。

重视科技支撑,加强装备服务,再配套良技、良法、良田,孝感市万千田畴晕染新绿,丰收的希望在绿意盎然的土地上茁壮生长。

“接二连三” 三产融合绘就富农新画卷

大国发展,产业为要。我国农业产业体系渐趋完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突出,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发挥三次产业的融合乘数效应,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一排排鳞次栉比的红砖瓦房,一条条笔直通畅的水泥路,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18日,黄冈调研分队走进黄梅县小池镇张东湾村,“处处干净、人人可享”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坐落于小池镇东北部的张东湾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共有776户,2662人,耕地面积3838亩。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张东湾村交上了高分答卷。自2015年以来,张东湾村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和布局,先后建立起了1876亩的“虾稻共作基地”、120亩的“蔬菜大棚基地”和180亩的“特色果园基地”等三大新型农业生产基地。其中,“特色果园基地”种植了火龙果、葡萄、草莓、桃子等多种水果,目前正是结葡萄和火龙果的季节,一眼望去,藤蔓上一串串早熟葡萄颗粒饱满如黑珍珠,硕大饱满的火龙果挂在枝头,令人垂涎欲滴。每到采摘时节,就有不少游客来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田园风味,每年带动300余人务工,既打造出了富有特色的观光旅游区,又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种上林果,荒山变成宝。”蓝莓富含花青素,被称为“水果皇后”,过去主要在北方种植。黄梅县停前镇童寨村在外能人王天寿看到商机,投资1.2亿元创建湖北紫玉蓝莓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在丘陵岗地居多的黄梅县停前镇、独山镇,蓝莓种植范围涉及2个乡镇10多个村,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通过一颗颗小小的蓝莓果,打造出一条投资5亿元的产业链。位于杉木乡藕塘村的绣娘田园,先后建起了5000亩茶叶基地、5000亩木本油料(山茶油)基地和5000亩花卉苗木林果基地;还在精深加工狠下功夫,创建了“邢绣娘”“天下禅”等地方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并建设加工厂房,引入茶叶与农特产品先进生产线6条,加工生产的黄金茶、白茶、荷叶茶、元宵茶、杯茶等产品更是畅销全国各地,极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依托山、水、田、园的交融特点,绣娘田园将农业、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打造集特色农业观光、水果采摘、茶叶种植、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让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黄梅县将特色乡村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新动能,也让我深切体会到三产融合在推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调研成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薛应如感慨道。

据悉,本次调研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乡村产业兴旺科技支撑的体制机制研究”为依托,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绿色与低碳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等主题,于7月17日至27日在湖北省6个县市开展调研工作。此次调研获取了丰富的案例材料,积累了详实的一手数据,为课题组开展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农经学子“察民情”“找苦吃”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审核人:颜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