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由我院主办的“跨学科协同:经济实证、数据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学术会议在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楼M501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耶鲁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康奈尔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教授主持,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青平教授致开幕词。青平教授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跨学科合作是推动经济实证研究、数据法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深入发展的关键。青平教授表示,经济模型需要扎实的实证基础,而实证研究依赖于丰富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多国间的紧密合作。在此过程中,确保数据安全和尊重数据法是至关重要的。期待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为解决全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华中农业大学李谷成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青平教授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分别邀请了耶鲁大学Tobin经济政策中心主任Steven Berry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时建中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院长殷晓鹏教授,康奈尔大学张文栋助理教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完颜瑞云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刘茜研究员和叶逸群研究员进行主旨报告。
Steven Berry教授首先就GTAP模型应用做了题为“Biofuels, Deforestation, and the GTAP Model”的主旨报告。在报告中,Berry教授详细分析了生物燃料政策对土地使用变化及碳排放的影响,探讨了GTAP模型在评估这些影响时的局限性。随后,华中农业大学的李凡副教授、唐川副教授和刘笑天副教授就GTAP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其在政策分析中的适用性与Berry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气氛热烈。
时建中教授做了题为“法治新对象、法治新工具与法学新知识”的主旨报告。报告围绕数字化背景下,社会关系和主体行为数据化所带来的法治新挑战与新机遇展开讨论。报告指出,数据的权属、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逐渐成为法治领域的核心议题。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法治提供了新的工具,推动了法学知识体系的更新,为应对数字时代的法律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殷晓鹏教授做了题为“全球价值链(GVC)的发展与其理论分析框架”的主旨报告。报告深入探讨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在推动国际分工深化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和地区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变动。同时,报告介绍了相关理论分析框架,为全球价值链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殷晓鹏教授

殷晓鹏教授和耶鲁大学Anton Yang 研究员
张文栋助理教授做了题为“The Economic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re the Goalposts Moving”的专题报告。报告分析了土壤和水资源保护政策的经济影响,比较了不同管理政策下最佳管理实践(BMP)的采用率。报告强调,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挑战,亟需优化政策设计,以提升土壤和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完颜瑞云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农业保险的困境与破局之路”的主旨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保险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包括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保险效率、加强公共财政支持、创新保险产品设计等,旨在推动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复旦大学完颜瑞云研究员
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刘茜研究员做了题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收益分配问题研究”的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的收益分配问题,重点指出当前公共数据分配机制面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挑战。报告指出,需明确数据的“公共资源”属性,构建法治化的三阶分配框架,以实现公平高效的收益分配,最大化公共数据的社会价值。

中国政法大学刘茜研究员
会议最后,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叶逸群研究员做了题为“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治理”的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治理问题,重点讨论了技术安全和法律安全风险。报告强调,必须通过法律、技术和管理手段的结合,确保数据流通安全,推动数据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叶逸群研究员
闭幕式上,华中农业大学李凡副教授做了会议总结,并对与会学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此次会议不仅展示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未来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与会专家学者对会议的组织与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会议在推动学术创新与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今后开展跨学科和跨区域的研究创造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华中农业大学李凡副教授
撰稿人:夏梦
审稿人:刘笑天、李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