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学院杨福霞教授团队在特色农业发展政策效果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5-03-24访问次数:

近日,我院杨福霞教授团队在《中国农村经济》上发表题为《特色农业发展政策实施的县域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政策实施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博士生陈博文为第一作者,杨福霞教授为通讯作者。

依托特色资源激发乡村产业的发展活力是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然而,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同质化特征明显等诸多突出问题,县域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为支持我国特色产业尤其是特色农业的发展,国家陆续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一系列政策。已有关于特色农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主要围绕理论机制探究和作用效果检验展开分析。然而,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较为稀缺,目前仅有数篇文献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一村一品”政策为例实证分析了政策对于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缺乏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政策具体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估。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政策的认定实施是如何赋能县域经济增长的?“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又在特色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上述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答。因此,文章尝试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政策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对中国特色农业支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较为全面的回答。

具体而言,研究基于县域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系统评估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政府通过强化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其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公共投资对私人工商资本的诱发效应,推动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增长。此外,该影响效应还存在异质性特征,表现为在粮食主产区、财政压力小及营商环境好的县域,政策实施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特别地,研究发现政策实施能一定程度上优化当地生态质量,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论文研究结论有助于科学认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未来中国制定特色农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借鉴。

附图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政策实施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效应

该研究得到了华中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特色农业支持政策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效应:微观机理、作用效果与优化方案”(编号:2662024JGPY003)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zgncjj.ajcass.com/UploadFile/Issue/201606270007/2024/10/20241018024426WU_FILE_1.pdf

作者:杨福霞

审核人:李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