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第七届华中农大-帝国理工“计算社会科学方法论”国际暑期学校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5-08-03访问次数:

7月25日下午,为期3天的第七届华中农大-帝国理工“计算社会科学方法论”暑期学校在我校第二教学楼301圆满落幕。来自慕尼黑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0多所国内外院校的130余位青年教师和学生同聚狮山。本届暑期学校主讲团队有帝国理工大学Koen van Dam研究员、德国莱布尼茨转型经济农业发展研究所孙战利研究员和我院熊航教授3人。

“暑期学校已陪伴狮山走过七载春秋。”我院院长李谷成教授在7月23日举办的开班仪式上回顾道。自2019年创办以来,暑期学校累计吸引了国内外600余名青年学者参与。在此期间,我校在社会仿真模拟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的一张“金名片”。

我院李谷成教授致辞(侯国涛 摄)

熊航教授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向学员们介绍了过去6年暑期学校的发展历程,并表达了学校和国外专家对暑期学校的大力支持。

我院熊航教授介绍暑期学校(侯国涛 摄)


主讲人代表Koen van Dam表示,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学员积极参加,表示来到武汉讲授社会仿真知识已经成为他每年的一项常规工作。他鼓励青年学者们在课程中努力思考、敢于提出困惑、积极表达想法和反馈,并衷心祝愿学员们在暑期学校的学习有所收获。

主讲人代表Koen van Dam发言(侯国涛 摄)


慕尼黑大学博士研究生苏昊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首先表达对学校举办高水平培训活动的谢意。他坦言到,过去只用物理模型模拟洪水系统,却总被“人”的不确定性困扰,了解到ABM(多智能体仿真)方法可提供观察“人—水”互动的新视角,便毫不犹豫地前来学习,并期待与大家展开深入讨论。

学员代表苏昊发言(侯国涛 摄)


在简短的开班仪式结束后,主讲人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课程学习。Koen van Dam研究员以NetLogo为工具,从病毒传播模型、隔离模型切入,现场演示社会仿真在公共卫生、生态治理等场景中的多元应用。孙战利研究员通过“生命游戏”的互动,带领学员体验主体行为规则的设定与演化,系统阐释ODD协议的撰写要领。熊航教授以团队发表于《管理世界》的一项研究为例,拆解了仿真模型“构建—校验—优化”的完整链路,现场展示由其团队自主开发的“决策模拟器”和“公共政策评估平台”,引发学员们的浓厚兴趣。

课程的最后阶段,学员们组成15个小组汇报了自己的建模成果。他们围绕同侪效应和教师干预的影响、极端气候的经济影响、股票市场的风险等主题进行全英文的作品汇报,最终有5组获评本届暑期学校优秀建模奖。“三天前,我以为ABM只是又一枚‘技术螺丝刀’;三天后,它成了我工具箱里最锋利的那把钥匙。”布里斯托大学刘超杰同学在结业留言里写道。“主讲人的加时辅导,队友们的头脑风暴,让我第一次感到‘写协议’也超有趣。离别时才意识到,最舍不得的是一起熬夜跑模型、抢咖啡的你们。”武汉大学的乔康乃馨同学说到“来之前我以为ABM只是‘高级版’的数学建模。三天后我明白,它更像一场思想实验——把政策、心理、环境变量统统揉进代码,让‘如果’变成‘看见’。感谢所有相遇,也感谢所有告别,让我们相约明年,带着新的故事再回狮山。!”


暑期学校课堂(侯国涛 摄)


文字: 吕金武 芦旭然

审核: 李谷成

责任编辑:魏哲焕

编辑:王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