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崇延磊 宁代维)7月17日至28日,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郝壮、辅导员崇延磊带领访学团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参与暑期学校。本次访学聚焦“美国农业产业链与市场体系”这一主题,通过学术讲座、实地参访,深入了解美国农业经济运作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全球胜任力。
学术赋能,把握美国农业经济前沿
访学期间,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食品与资源经济系(AFRE)的知名教授团队带来多场深度学术讲座。项目主任Holly Wang(王红)教授以“美国农业体系导论”为题,系统阐述了美国农业政策与供应链管理机制,对比讲解了中美农业政策、农作物分布等不同之处。Scott Swinton教授则聚焦“农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数十年深耕环境经济学的深厚积淀,为师生讲述可持续生产的经济学逻辑。随后,Jeta Polloshka教授依托其在食品消费行为领域的前沿研究,深入解读了“食品营销与零售趋势”的动态图景。

访学团队成员合影(密歇根州立大学供图)
7月25日,在王红教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走进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研究专员以“期货的目的和功能”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期货在风险对冲和价格发现方面的作用以及套期保值的运作机制。“研究专员通过历史交易数据和模拟盘面,生动拆解了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的传导链条。使我更加了解了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实质,让我对农业金融工具有了更具象的认知”,2023级会计学研究生宁代维表示。
实地探访,洞悉全产业链运行规律
为全面了解美国农业产业体系,师生一同前往了Eric Voisinet's farm和Bumbleberry Farm。农场负责人Eric Voisinet向大家展示了高度机械化的玉米种植作业,师生们参观了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联合收割机、精准播种设备以及现代化的谷物烘干储存系统。在Bumbleberry Farm,基地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了蓝莓从生长培育到成熟收获再到加工成品进行包装的全流程。不少同学表示,这两个农场虽然产品不同,但都体现了现代农业的三个关键特征:机械化、智能化和金融化。这种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实地学习,让他们对农业产业链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参观Eric Voignier's farm(崇延磊摄)
在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高级政策顾问David Oppedahl以农业信贷体系为切入点,系统性地阐释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他通过“联邦基金利率-商业银行基准利率-农业贷款利率”的传导链条,生动展现了量化宽松等政策工具如何影响农场主的融资成本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信贷环境。随后,师生们来到被誉为“金融史教科书”的联邦储备银行货币博物馆。在近千件展品中,从1914年美联储初创时期的票据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紧急流动性工具文件,完整呈现了美国货币金融体系的演进轨迹。2022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王佳琪谈到“这一件件展物不仅是货币信用的具象化符号,更串联起从金本位到现代信用货币的演进脉络——它让我理解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结算体系背后的金融根基,这堂‘金融历史课’比任何教科书都震撼。”

高级政策顾问David Oppedahl讲授美国农业信贷体系(崇延磊摄)
郝壮老师总结道:“此次访学行程涵盖了学术研讨、实地探访、文化交流的三重维度,尤其是农产品交易市场现场讲座、联邦储备体系解析等模块,填补了课堂案例的空白。”2022级经济统计学本科生曾丽琼表示:“这次与美国师生共同探索农场智能化设施与实际操作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协作对创新思维的激发作用。”
据悉,此次访学活动是经济管理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水平,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深刻认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此次访学交流活动也进一步加深了华中农业大学与密歇根州立大学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两校未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审核人:罗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