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您的位置是: 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农经系教工党支部开展《中国共产党简史》集中学习
发布日期:2021-06-09访问次数:


6月3日下午,农经系教工党支部在人文楼附楼A228开展《中国共产党简史》集中学习。本次学习由夏春萍、熊涛和杨福霞三位老师领学,支部书记杨志海主持。

 

“1921年7月的一个夜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座二层居民小楼中秘密召开,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夏春萍老师从中共一大开始,系统梳理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至今的发展脉络,向我们生动的展现了我党创建的历史曲折和非凡意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历史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是今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推动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杨福霞围绕第二章的《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的内容,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土地革命产生的背景、使命、过程、成果和意义。她指出,土地改革在我们国家的政治方面产生了重大意义,使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得农业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稳定了农村社会,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长治久安创造了条件,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奠定了基础。

 

熊涛向大家系统介绍了第四章《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的主要内容,他从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自卫战争和开展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战略进攻和土地制度的改革、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以及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人民政协的召开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个人学习体会。

 

自由讨论阶段,杨志海认为,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成就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理论上的创新,中国共产党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通过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二是道路选择上的创新,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革命道路;三是实践探索上的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对理论应用与实践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新的革命实践探索;四是党的队伍建设的创新。结合党的理论创新经验与成就,郑炎成谈到,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习惯于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吸收与借鉴固然重要,但缺少更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方法。在增强四个自信的背景下,社会科学工作者们首先应该增强我们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自信,要尝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下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图文:王丽娜

审核:杨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