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书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您当前位置: 申报书 >>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成果简介

为解决本专业人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学习力、实践创新力、全球胜任力亟需加强等问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精神,成果依托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结合国家“双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两个关键问题,从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塑造三个层次,多方协同,构建五大体系,提升“一感三力”,培养卓越农经人才。

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知技术、懂经济、善管理”“又农又经又管”的卓越农经人才,须具备“两基”“一感三力”。“两基”指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与“农业+”“信息技术”等交叉;“一感三力”指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力、实践创新力和全球胜任力。

(1)设置“平台+专业”课程模块,文理兼修,学科交叉;设立人才试验区,本研、本博贯通;设置经典阅读班和阅读学分,探索书院制。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的经济、管理与“农业+”知识通专融合的课程体系。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设置社会实践学分,融入“狮山文谷”建设,开展“两季三节”文化活动;党建与思政结合,“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并重,打造全国党建样板支部;人才培养与志愿服务结合,成立“本禹班”,“本禹志愿服务队”义务支教18年。构建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体系。

(3)建实训平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本科导师制、团队学习制;开展智慧农业大赛、国际农商大赛等,“项目+竞赛+品牌活动”以赛代教、以赛促学。构建“教-学-练”三位一体的学生自主学习力培养体系。

(4)强化实习实践教学、校地政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农科教融合、虚实融合和产学研融合,开展社会经济大调查,建大数据平台,构建“一强三融”的学生实践创新力培养体系。

(5)通过全英文课程、方法国际训练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联合培养、111基地建设和国际会议等,国际交流常态化,构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全球胜任力提升体系。

逻辑图如下:

1 成果逻辑图

2.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课程体系过度专业化和单一化,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类课程不多,国际化程度偏低,学生学术素养和全球胜任力亟需提高。

(2)专业实习实践教学薄弱,课堂理论教学偏多,产科教融合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不多,学生自主学习力和实践创新力亟需提高。

(3)学生缺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认知,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感亟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