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书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您当前位置: 申报书 >>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突出学科交叉,建设经济、管理与“农业+”通专融合课程体系

一是通专融合,设置课程模块。大类招生改革为兼收经济和管理类学生。分模块设置“平台+专业”课程,增设跨学科课程、高阶课程和“耕读中国”思政模块。

二是本研贯通,设置人才试验区。建设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区“张之洞”班。成立“达尊”班,探索本硕、本博贯通,探索书院制。

2. 做实“三个结合”,建设入脑入心入行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体系

一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五育并举。第一课堂增设人生价值等6个课程模块。建设校-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设置实践学分,融入校“两季三节”文化活动。

二是党建与思政结合,厚植家国情怀。打造师生两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建设“党建标杆院系”和全国首个大学生党建“红色微博”。

三是人才培养与志愿服务结合,弘扬志愿精神。成立“本禹”班,64名学生赓续18年赴贵州等地支教,支教团建成“湖北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3. 搭建实训平台,建设“教-学-练”三位一体自主学习力培养体系

一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省-校-院三级教改立项。建设国-省两级一流课程。增设创新学分,建立本科导师制,向学生开放所有科研课题。

二是建立“项目+竞赛+品牌活动”训练体系。建立武汉首个“创客空间”,发起全国智慧农业创意大赛,主办专业技能竞赛,建成专业-学院-学校-国创四级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4. 强化创新实践,建设“一强三融”实践创新力培养体系

一是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级教学体系。新增创新创业模块,开设实践“伴侣”课程。

二是农科教融合,开展乡村调查。建设全国高校最大规模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研平台,新增国家农科教合作培养基地,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

三是虚实融合,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成湖北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和虚拟仿真中心,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四是产学研融合,校地政企协同育人。开办农商精英班和“新金农”校企班,与湖北种子集团等校企合作,与巴彦淖尔市共建智慧农业实验室。

5. 推进国际合作,建设“引进来”“走出去”全球胜任力提升体系

一是“引进来”。办好中英合作“国际农产品营销”班,引进全英文课程24门。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共建宏观农业研究院,获批111引智基地。

二是“走出去”。选派教师赴康奈尔大学等培训,选拔学生海外访学、修课、参加会议等,定期与帝国理工等合办暑期学校。